飞行技术专业
(一)发展历程
创建飞行技术本科专业,是在学校“立足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地方”战略决策下拓展办学空间、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2008年10月,罗明、袁宁、计宏伟和石慧等四位同志受命组建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申报组,积极申报飞行技术本科专业。
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大力扶持下,2008年11月,申报组完成了对“中国民航(广汉)飞行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北航大民航学院”、“南航大民航学院”、“上海第一工程技术大学”、“(山东)滨州学院民航学院”等八所国内已有飞行技术本科专业高校的调研,走访了20余家国内民航公司,并得到了厦门航空、昆明航空和青岛九天国际飞行学院等“二司一校”的大力支持。2008年12月,申报组认真撰写的南昌航空大学“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申报材料经专家评审上报江西省教育厅并获批同意申报。2009年3月,“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申报材料送达国家教育部并得到教育部认可。2009年10月,南昌航空大学“飞行技术”本科专业最终获得国家民航局的批准,准予我校于2010年开始招收民航“飞行技术”专业本科学生,采取“2+2”的方式,即二年在高校的理论学习加二年在基地(航校)实操训练,培养民航飞行员养成生。
后因学校发生重大组织、人事变化,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直至2013年秋季,才由当时的飞行器工程学院与吉祥航空达成订单式培养协议,招收首批飞行学员,历经坎坷沉浮,讫今已连续招生十年时间。
2018年7月,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下,学校为突出航空特色,秉承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加强与中航工业洪都、昌飞等航空企业(集团)合作,将原属于飞行器工程学院的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和航空维修工程专业分离出来,全新组建成立通航学院,并特聘空军航空大学特级飞行员胡延春同志担任首任院长。2019年1月,通航学院领导班子和人员逐渐到位,开始独立运行,飞行技术本科专业成为通航学院二大当家专业之一。
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开办以来,首批合作的航空公司为吉祥航空,首届实际有效招生数量为25人。伴随着民航行业的快速发展,我校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合作的航空公司从吉祥航空一家逐步扩展到海南航空、昆明航空、厦门(江西)航空、华夏航空等十余家,每年的订单数和招生数也在快速增加,至2019年,飞行技术本科专业招生数达到巅峰的132人。但2020年始,由于波音737max飞机事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民航全行业遭遇重大打击,航空运输业绩直线下滑,受此影响,国内各航空公司根据国家民航局要求,只能保留一条国际航线,每周只飞行一个航班,且时刻面临“熔断”的风险,飞行技术人才需求大幅下滑,学校飞行技术本科专业订单数量锐减。近三年来,飞行技术本科专业每年招生数维持在25人左右,合作的航空公司也只余下昆明航空一家。
在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发展历程中,隶属于学院的飞行技术本科专业招生与管理办公室(简称招飞办)的李瑾老师、应湖南老师、戴聚坤老师、胡龙雨医生(兼)、袁丽华医生等在招生宣传、政审、体检把关和招生录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飞行器学院丁相玉副院长、许瑛教授、王琦教授、钟苏老师等为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学员的教学和实验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担负大量教学任务,为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实验室的前期建设和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的发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航学院成立后,除钟苏老师外,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系(部)先后补充了付莹贞、蒋天合、熊英、冯瑞娜、苏涛勇、漆卫微、乔柯等新生力量。为更好地做好衔接,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学院领导带领教师进行了充分考察,先后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民航大学、山东航空、滨州学院、青岛九天国际飞行学院等单位进行了调研,于2019年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使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的培养内容更合理,同时更新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通过主导课程的教学来实现上述目标,课程主要包括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导论、空中交通管理基础、飞行中人的因素、飞行力学概论、飞行原理、机组资源管理、航空气象学、航空医学、飞机结构与系统、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空中领航学、民航飞机电气仪表与通信系统、飞行专业英语、陆空通话、ICAO英语、飞行性能与计划、飞行与安全、现代导航技术、初级飞行模拟训练等,上述专业课程的开设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下一步的学习需求。通过四年左右的培养,以达成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的目标,即为民航业培养具备良好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航空领域从事航空运营、运营管理相关工作,符合新时期民航系统对飞行人才需要,适应未来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航线飞机驾驶和营运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飞行技术本科专业自开办以来合作过的航空公司和航校包括:吉祥航空、成都航空、海南航空、祥鹏航空、圆通航空、华夏航空、江西航空、桂林航空、幸福航空、贵州多彩、昆明航空、青岛九天国际飞行学院、日照锐翔航空学校、东方时尚航空学校等。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在校完成两年的基础理论学习后,由所在航空公司安排到指定航校(基地)开展训练,有相当部分学生被安排在国外进行飞行训练。鉴于我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下基地后普遍得到航空公司和航校的表扬和赞誉;我校2016级成都航空和华夏航空公司的20名飞行学员,由青岛九天国际飞行学院安排在美国ISCAO航校进行飞行训练,平均训练达标时间较同期学员低5小时,为此,青岛九天国际飞行学院收到来自美国ISCAO航校的表彰和嘉奖信函,创下了航空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校方特意写信表示祝贺。
(二)专业建设
飞行技术专业成立于2010年,于2013年首次招生。专业与民航总局、兄弟院校和校内其他院系保持密切合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学生全部采取“订单”式“2+2”培养模式,半军事化管理。按照与航空公司的合同要求,以提前批次招生的方式,从高考生中选拔合格人员入校,2年时间在南昌航空大学进行本科通识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并完成基本模拟飞行训练,飞行理论考试通过后,2年时间在国内或国外航校进行飞行理论和飞行实践学习,毕业后授予大学本科学位证、毕业证和私商仪飞机驾驶执照,学生进校之后即按照合同进入航空公司就业,就业率100%。
目前,学院现有在校生近千人,其中飞行技术专业200余人,近10名航空领域的专家教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50%。拥有省发改委“江西省无人飞行器设计与试验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科技厅“江西省民用无人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无人机研究所”和“江西通用航空研究院”与学院合署办公。学院毕业生在航空工业和民用航空从事飞行、机务、管理等领域工作,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专业建设成就方面,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共有5门次课程获学校优质课程建设立项,一门次获省优质课程思政建设立项。实验室建设方面,学院前期建设有飞行模拟实验室和民航CBT数字化实验室。2021年,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申报的飞行模拟仿真综合实验室建设所需的78.4万元资金已经到位,整体建设正在启动中。
除此之外,伴随着学院整体搬迁新大楼之机,飞行技术本科专业实验室也将进行整体功能的升级和改造,并新增部分模拟训练设备。搬迁完成后,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验能力和水平都将得到较大提高。